Sunday, September 5, 2010

改革電視台和打好高球的共通挑戰

劉兆生(轉載自二OO八年十二月八日信報財經新聞)
改革電視台和打好高球的共通挑戰

上周四香港亞洲電視空降張永霖和王維基分别委任為執行主席及行政總裁。自詡為「青樓名妓」的張永霖和資深電訊人王維基這對組合,聲稱接這個job無非是想挑戰自己,令筆者想到挑戰自己正是醉心高爾夫球的動力之一。
而自我挑戰,放在改革電視台上,和打高爾夫球有何異同?筆者得先聲明,與張王兩人並無交往,只是1995年筆者曾代表當時主事的公司邀約張永霖到觀瀾湖參觀高爾夫世界盃和打球,翌日他秘書以他未懂打高爾夫球為由婉拒;相信如今他倆就算不是高爾夫球迷,也應逃不過高爾夫球這種自我挑戰的誘惑。
首先,人盡皆知,亞洲電視是弱台,正如王維基說,沒有成功的包袱,造就了極佳的創作環境,就像很多初學球的朋友說他本來就是不懂打高爾夫球,但運動根底非常好,讓他苦練兩、三個月,一定打得好成績來。

如何取得大眾認同
筆者對這種初學者的心態非常欣賞,夠自信,不肯輕易認輸;而然,三數個月下來,曾誇下海口的初哥們大多體驗到打好高爾夫球真是一條漫長的路,而他們仍會打下去,因為高爾夫球真的可以滿足到自我挑戰的欲望;同時不得不承認,若要成為職業球手則寄望不大,言談中已懂帶點謙遜。
說到營運電視台上,筆者是門外漢,得知的是涉及的部門和工種很多,像初學球一樣,顧得長打時短打不,短打得逞時推桿累事,打場好球定要一氣呵成,缺一本領(faculty)不可。
筆者從王維基一手打天下的往歷來看,他是從來不怕強勢競爭,就如一位初出茅蘆的球員一樣,不怕與高手強敵同場作賽,這點精神可嘉。但為什麼年輕球員勝算總不及老練的球星?就是因為高爾夫球這遊戲潛在的複雜性、連貫性和危機性,需長時間累積經驗來克服。
電視台是個無比複雜的場地,就算什麼百般武藝也通曉,如果部門與部門之間偶一出現不協調,或財務安排上稍有差池,危機隨時湧現;只憑一點銳氣,像個勇猛直前的球員,問題未必一定能解決到。
如何能打到好成績,獲得觀眾和廣告商一致讚賞,且看這對亞視新組合在未來兩、三個月公布的大計如何?是否仍是長路漫漫,抑是能銳變成香港一個朝氣勃勃的電視台?相信這是張王自我挑戰之一。
其次,亞視積弱,就像一個球齡不淺但停濟不前的高爾夫球員,原因實在多得磬竹難書,張永霖也不敢言及,算是「歷史遺下的問題」吧。而「歷史遺下的問題」,也正是每個高球教練第一次接觸新學員,得要花最多時間努力從他身上找出的首要任務。

如何處理「歷史遺下的問題」
須知道每人學球的揮桿動作,在腦袋中很早便開始發育,在邊學邊成長的過程中,一事一物都不自覺地烙印下去,像一條長長的錄影帶,動作和行為的優點和缺點一一紀錄在案;之後每每打起球來,尤其是當體力不夠的時候,便傾向找回以前做錯的動作,預設了發展極限。
人類怎樣把根深蒂固的缺點改過來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做到選擇性地忘記一些壞記憶,「今天的我倒昨天的我」。任何一個想「改過自身」的球員一定知道,這過程極之艱辛,unlearn比 learn更費時。
在改革亞視而言,要把一個有生命記憶的企業大團隊的集體壞記憶一筆抹去絕非易事,剛在今屆中文大學EMBA課程畢業的王維基一定懂得,企業也可當作是一副無機的人造機器,注新元素進一副舊機器也是可行的方法;建立新的企業文化是一服有效的黏貼劑,把一大團人的精神重組起來,王維基在這方向的構思是正確的。但什麼的企業文化?怎樣灌輸?耗時多久?團隊會否認同?
這種種疑問,沒有一本商管教科書可提供完整肯定的案例,正如沒有一位高球教練敢保證一個積弱經年的高球員在若干時間後能脱胎骨。重要的是,教練和球員雙方有沒有決心,之間有沒有互信,這是挑戰之二。(二之一)
文:劉兆生slau8@netvigator.com(轉載自二OO八年十二月八日信報財經新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