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9, 2012

老虎除卻巫山便是雲

高球風雲/劉兆生
上周老虎活士向媒體說,他永不會放棄高爾夫,除非自知已過高峰,並揚言「那日子」在他五十歲前不會出現。
今年才三十六歲的他,正處球員的當打期,為什麼他近年予人一蹶不振的形象?其實無他,老虎只不過崛起得太早,獨領風騷全球高壇六年之久。大家不要忘記,他今天依然是累積獎金最多的冠軍球員,只不過球迷一直懷念他往日凡打大賽必勝,霸氣迫人的日子。
現實是殘酷的,他性醜聞導致離婚的陰影一直還纏著他,期間更被新一撮年輕球員如麥爾萊、韋士活和科拿(Ricky Fowler)等後起之秀搶盡風頭,這是鐵一般的事實。雖然如此,假以時日,大部分老虎迷深信,他始終會從深淵反彈出來,在事業上再創高峰。對此分析,可歸納出四大理由支持他。
首先是觀察到他近來的揮桿動作。目前是他第三次更改揮桿動作的中期,看來他仍然未太適應。誠然,高爾夫球員一定知道,更改一個揮桿動作需要時間。而老虎從來都是依照自己的時間表行事,絕不理睬別人指指點點。再者,老虎知道更改揮桿動作對他長遠作鬥是絕對需要,如果我們以對上一次他贏得龐瑪邀請賽(Arnold Palmer Invitational)的表現來量度他更改揮桿的進度,可以推測他能修成正果應為時不遠。

修練揮桿動作快完成

其次,我們一定肯定知道,老虎是一個永不言敗的運動員。以往他憑橫強的好勝心勝出不少大賽事,這項實而不華的優點。同時,他的檢證和磨練精神,長時間花在練習場刻苦練習,無人可及。老虎一直是作出最好的準備,翻身的決心是有目共睹的。
而且,他决心的背後,可以說包含一個他一生人追求的目標。人所共知,他一直以打破積尼克斯(Jack Nicklaus)十八冠紀錄為終生事業,連積尼克斯也同意老虎他朝定有可能打破自己的紀錄,並支持他更改揮桿動作。
最後,可能是老生常談。時間可沖洗一切,老虎受離婚的影響不會永遠陰魂不散,老虎迷等待的,就是「除卻巫山便是雲」那一刻。

舒服打球樂趣多

高球風雲/劉兆生
今年老虎活士只在龐瑪邀請賽(Arnold Palmer Invitational)贏過一場之後,表演一直欠佳,倒是他的教練哈尼(Hank Hanley)因出了一本書The Big Miss而搶盡風頭。媒體頻頻訪問他,他也樂意大談老虎近日技術不穩定的原因,還堅持認為老虎仍會贏得冠軍。
這名老虎教練抽水之餘,更同時簽約成為衆多球具商品代言人,最新合約乃一大頭休閒鞋,當時語帶雙關地表示:「跟我學球的第一課 —— 打球一定要舒服!」
什麼才算舒服?讓我先說一個小故事。很久以前,在南太平洋一個島上,土著要爬到岩石磷矽的懸崖隙採燕窩,但沒有鞋,只有一種傳統秘方,就是先潛到海底,撈上很多海參,然後放在沙灘上狂踩,直至踩爛的海參沾滿腳底和腳面,曬乾後便是他們的「天然鞋」!有點像皇帝的新衣吧!
私人球會禁赤腳大仙

雖然高爾夫球例中並無絕對禁止不穿鞋的條文(球例中的「Section I – EtiquetteBehaviour of the Course」是一個竉統guideline),我也曾見過有赤腳大仙在美國公眾球場打球,職業球員脫鞋下水救球,屢見不鮮,但差不多百分百私人球會也有明文規定不穿高爾夫球鞋不准下場。
說到底,如果問任何職業高爾夫球手,除了球桿外最重要的裝備是什麼?相信大部份球員都依然會答是球鞋。記得三年前我曾訪問被視為「最多冠軍」的蘇格蘭名將蒙哥馬利(Colin Montgomerie),他說每年在世界各地比賽,在球道上步行的總哩數可比環繞地球一周還多,球鞋照例行破好幾雙。可想而知,除了揮桿時的「咬地性」、方向和保持身體平衡等外,高球鞋的確非常重要。
有趣的是,去年奧巴馬在周日只打了慣常18個高爾夫球洞的一半,便趕返白宮為攻擊拉登作最後準備;直至晚上十一時半公布拉登已死,外界才猛然醒覺他依然穿着高爾夫球鞋。究竟是奧巴馬沒空換鞋,抑或他的高爾夫鞋實在太舒服,那便不得而知了。
事實上,傳統的高爾夫鞋一方面棄用了鐵釘換上膠釘多年,現今再設計出硬膠粒鞋底,舒適程度直迫休閒鞋;而另一方面,一些休閒鞋系列也為適合打高爾夫球之用。這時尚潮流有如以前我們喜愛在街上穿帆船鞋,現在愛穿籃球或網球鞋一樣,看來這類統稱為Street Golf 的運動鞋,正開拓起運動鞋的最新fusion潮流。



公鷄盃 — Made in Hong Kong

高球風雲/劉兆生
自從姚卓然、張子岱、張子慧等職業足球員風光日子過後,就算「風之后」李麗珊奪得首個奥運金牌後,拋出一句「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那怕「香港孖寶」在乒球壇為港爭光,「神奇小子」傅家俊在英國桌球上大放光芒,甚至是單車手黄金寶揚威歐洲,奈何香港年輕人選擇任何運動作為職業都從來不易,當中自然包括高爾夫球。
那怕香港年輕的高爾夫業餘球員天分有多高,也不要幻想他日香港可以爆出一個像曾雅妮、甚至老虎活士這樣的運動員。原因很簡單,培養一名職業運動員需要讓他不停參加不同職業賽事,令他可以一邊有機會賺錢維生,一邊磨練技術。
一些本土職業賽事不多的地區,運動員動輒要到海外出賽,更需要大量資金贊助,香港就是一個這樣的地方,加上港府一直對高爾夫的冷漠,贊助商便愈見罕貴。在美歐澳日韓,職業球員每周也可以有機會出賽,反觀香港,每年職業賽事也只有幾場,歷史最悠久的香港公開賽,香港球員每年名額也只有十名不夠。
有見及此,三年前香港迪桑特貿易有限公司(Hong Kong Descente Trading Limited)創辦了一場可以讓香港職業及業餘球手參與的高爾夫球公開賽le coq sportif Golf Championships(公鷄盃)。董事總經理李冠華稱,香港高爾夫球有超過百年歷史,但相比鄰近國家,我們的本土大型賽事少之又少,而積極作賽是球手成長的必然過程,希望此舉能起帶頭作用,令香港更多大企業贊助高爾夫球本土賽事,長期而言,對香港球手一定起到鼓舞作用。

大企業為何不支持?

寫到這裡不禁想到,以盈利額計算,香港大企業何其多,而大企業老闆多是高爾夫球愛好者,但為什麼一直到以來贊助高爾夫比賽的企業寥寥可數?今場le coq sportif golf championship的贊助商只是區區一間本地貿易公司,為什麽其他大企業裹足不前?是否贊助高爾夫的效果不夠理想?傳媒報道是否不夠?還是香港人普遍還未接受高爾夫?場地太少?衷心希望這個made in Hong Kong 的公鷄盃成為香港的一部分,更可以擴展下去。
今年第三屆賽事將於625日及26日假愉景灣高爾夫球會進行,賽事獎金獎品總值逾百萬港元。男、女子組冠軍職業球手可各自獨得10萬及5萬港元獎金,以及價值5萬及3萬港元的le coq sportif高爾夫系列服飾。
圖:去年於加洞賽勝出為港爭光,十五歲的譚亦睛(攝:劉兆生)


高爾夫奧運

高球風雲/劉兆生
           200910月,國際奧會全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投票決定高爾夫將於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和2020年奧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這是高球迷皆大歡喜的消息,到底,高爾夫在1904年奧運會後,事隔百年終於重返。
轉眼差不多三年,今年倫敦奧運準備開幕已進入如火如荼之際,而那邊廂的里約熱內盧市,為興建2016年奧運高爾夫球場問題仍源源不絕。

巴西奧運建高球場受阻

本來,為配合奧運村及將來巴西高爾夫球長期發展計劃,220英畝高球場選址在里約熱內盧市以西南的Barra區,後來發覺該地段可能並非政府所有,私人地產商現正循法律途徑追討,如巴西政府敗訴,鑑於奧運之前更要急切主辦2014足球世界盃,政府已不能再投入資源向私人地產購買該地權。雖然美巡賽副總裁Ty Votaw大派定心丸,但興建高爾夫球場計劃被迫推遲看來在所難免。
姑勿與論如何,亞洲各路球手為著爭奪這枚歷史性的奧運高球金牌,已作出長線準備。高爾夫本來是個人榮辱至上的運動競技,這一下子提升至國家層次,尤其是對中國,高爾夫重返奧運意義重大。高爾夫已定性為體育運動,政府和私人企業投資將會愈來愈多。
至於參賽球員方面,據目前資訊顯示奧運分男、女比賽,陣容為六十人。主要採用世界排名前十五位選手直接獲得參賽資格。而在前十五名之外,球手將依據排名的先後順序確定參賽資格,其中每個國家或地區的參賽人數不能超過兩人。若以現時排名計算,已經連續登上世界第一達五十二周的曾雅妮屆時應會代表台灣女子出賽,而中國的梁文沖與及其他新晉選手能否跨入門檻,正是中高協極之期待之事。

中高協推「奧運爭光計劃」

日前中國國家體育總局表示,為爭參賽席位,中高協將會在今年打造一個分五個等級的「大中巡」賽事(獎金從5萬遞升至200萬美元),期望今年或明年可納入世界排名積分體系,中高協稱之為「奧運爭光計劃」。
可想而知,強國對奧運金牌的重視程度,就算現今中國球手無人能列世界排名前六十名,但依然認為高球與別的運動一樣,只要國家催侷,摘金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