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2, 2011

高球無情 也動IT人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11年5月23日

高球風雲

高球無情 也動IT人

筆者的球友大多是以前的IT同業,很奇怪自己寫了十多年高爾夫球文章,卻甚少寫到golf與IT的關係。我只記得1998年寫過一篇有關當時微軟的蓋茨(Bill Gates)為了提升公司的形象,親身上陣與Callaway合作一則電視廣告。在廣告中,他說五年前才學打高爾夫球,it was humbling!他非常喜歡打球,但打得不好,非常沮喪(frustrating)!

筆者當然不能代表香港IT人,但相信他們大部分都會同意蓋茨以上的說法。

趁上周五香港管理學會(Hong Kong Management Association,HKMA)在粉嶺哥爾夫球會舉辦的周年慈善高爾夫大賽中,我問HKMA的IT Management Club主席Norris Hickerson,作為IT業界的一分子,Norris對此也有同感。以前的香港IT人和蓋茨一樣,普遍比較遲學打高爾夫球。遲學球的後果都一樣,他們只能成為一名平平無奇的「humble golfer」。

十三歲已跟爸爸從美國田納西州來港定居的Norris說,記得他第一次參與其中,還未懂得打高爾夫球,只為支持這籌款活動,讓更多貧苦學生能升讀電腦學系。參與幾年以後,才學打球,從此無可避免地愛上高爾夫球。

球洞猶如Apps和Program

高爾夫球對IT人的魔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和其他專業人士相比,他們打球的出發點可能有點分別。成功的IT人一定會醉心於電腦,以及熱愛應用電腦來解决生活上的現實問題,心理上慢慢地養成的職業病,就是視技術、邏輯至上和「無情」地追求完美。順理地,遇上高爾夫這個有稱為超現實(surreal)的深淵,很多IT人一旦墮進去,不自覺地便把高爾夫相等於一個十八洞的application(即是現今簡稱的apps);不同的球場、不同的洞有不同的specification,需要不同的program,寫好這些program需要很多subprograms和subroutines,我們要電腦硬件受命和滿足我們的要求,最終都要回到指令(instruction set)的層面去。指令才是一切!

所以IT人學打高爾夫球與常人有別,我們喜愛指令。但同一個高爾夫球,同一個揮桿動作指令,放在不同的CPU(即我們還未退化的腦袋)和peripheral(即不聽話的身軀)上,execute出來效果往往不統一,unpredictable之餘,還有很多bugs。每次到練習場怎debug也沒完沒了,這令IT人包括微軟的蓋茨口中所說沮喪的原因。

球場愈來愈多IT人


本來,高爾夫球「無情」的屬性正好迎合IT人「無情」地追求完美的性格。高爾夫球「無情」,是因為它不會認得誰在打它,李嘉誠也好,下任特首、男性或女性甚至長毛也好,高球不會買他們的賬。它只是按照你的指令作出物理性移動,絕對「冇情講」。而然,更令人沮喪的是,高爾夫球「無情」之餘,更矛盾地要求我們處處也要用「心」去打。果嶺上一個四呎的推桿,我們是要用「心」去推的,就像一套百分百bug-free的軟件,沒有「窩心」的介面(interface)也贏不到用戶的歡心。

說到底,高爾夫是天、地、人、氣合一的活動,IT主導人類的未來,除了冷冰冰的科技外,還要融貫天地人氣,這才是IT行業的大趨勢,亦是成功IT人的不二法門。高球場上,喜見香港愈來愈多IT人打高爾夫球,還有更多年輕人和女球手加入,樂在其中。香港IT的新一代,相信不會再humble矣。

http://mind-of-steven.blogspot.com

Thursday, May 5, 2011

從奧巴馬高爾夫球鞋說起

轉載自2011年5月6日信報財經新聞

報章記載上周日奧巴馬只打了慣常十八個高爾夫球洞的一半便離開,為攻擊拉登作最後準備。直至奧巴馬晚上十一時半公布拉登死訊時,外界才猛然醒覺,奧巴馬打高球後,沒換鞋子就返回白宮。

這情況若在十五年前是沒可能發生的,因為當時高爾夫球鞋全部皆用金屬釘造,現今的所謂膠釘(soft spikes)球鞋尚未面世。金屬釘鞋的好處是耐用,有時鞋破了釘還未磨損,而且「咬地性」強;但只可踏草地和類似草地地面的地氈、人造草和厚膠等物料,如果踏在光滑地面上則非常危險,隨時「素面朝天」!

自九十年代中,新一代膠釘高爾夫球鞋初次面世,當時大部分職業高爾夫球員都不樂意採用,批評膠釘「咬地性」弱。

職業高爾夫球員與業餘高爾夫球員不同,他們揮桿動作一定沒保留,很多時需要「去到盡」,尤其當「收桿」(finishing)一刻,左腳腳底一定要固定在地上,不能移動,不然會影響球的方向、距離和身體的平衡,所以職業高爾夫球員對球鞋的要求甚高。

球鞋商為了攻破這個龐大市場,不斷改良膠釘設計,從平均每鞋六、七枚增至八枚;從每枚膠釘的三長腳四短腳設計至八硬腳皆有,膠釘磨損後更可以更換。

膠釘對果嶺破壞比鐵釘小


同時,各鞋商皆大打環保牌,游說各大球場禁止球員穿鐵釘鞋落場,因為膠釘對果嶺上草的破壞比鐵釘小得多。最經典的一篇文章是從每個球員每打十八洞後,果嶺上被鐵釘打下多少個小洞(spike mark)開始計算,結果是每人一天內單是在果嶺上已留下二萬五千個小洞,一組四人打一輪賽事便「貢獻」十萬「洞」,數字委實驚人。

直到USGA作了一系列研究,證明金屬釘破壞果嶺的能力最强,尤以bent grass最傷,所需維修時間和費用最長。

千禧年初,很多球會明文規定球員只准用破壞力較弱的膠釘,球員不得不屈服和習慣。至今,差不多全部球場皆禁用金屬釘鞋,而筆者的金屬釘鞋亦早已束之高閣,成了歷史文物。承讀友告知何處還可以穿金屬釘鞋打球,筆者定會前往尋找久違的感覺。

所以,筆者可以肯定奧巴馬穿的一定是膠釘高爾夫球鞋。這類膠釘鞋可再分為兩大類:可以換釘和不可以換釘。

不可以換釘的高爾夫球鞋嚴格來說其實是沒有真釘,只不過鞋的cleat是一塊鋪滿凸粒的硬膠底,款式儼如一雙休閑鞋,有些黑色的更可襯西裝上班,只要「踏青」後仔細清理一下,上司絕不輕易察覺。

港高官應多打高球減壓


故此,有理由相信奧巴馬穿的極可能是這類高爾夫球鞋。在此得要澄清,筆者不是鼓勵打工仔「吞pop」打高爾夫,而是鑑於香港大眾傳媒甚愛責難喜好打高爾夫球的高官。

當天是星期日,美國總統視打高爾夫球為正常活動並無不妥。國家元首也可在處理重大危機前在高爾夫球場先行減壓,大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在球場的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之勢,外國傳媒並無異議;香港高官大可引此為例,多打高爾夫球,也許可減低進醫院人數。

執筆時(5月4日)拉登屍體照片仍未公開,奧巴馬在白宮Situation Room穿的高爾夫球鞋也沒入鏡。筆者未能推翻陰謀論的同時,亦不能肯定奧巴馬當天穿的是什麼牌子。

純以個人臆度,布殊被擲的是N字頭鞋,但以奧巴馬的愛好,應以F或E字頭居多,若我是該鞋廠的全球市場推廣總裁,當真相大白後,定會把握時機,大做文章宣傳:Shoes for Golf and all Situations - Never Needed to Change!